当前位置: 首页 / 要闻 / 媒体聚焦

2025

02/18

16:23

来源:

乌鲁木齐市融媒体中心

【字体:

浏览量:

简约婚礼新风尚:乔喜枝家娶儿媳一切从简

乔喜枝儿子的婚礼定在了今年3月2日。

2月17日,距婚礼还剩两周时间,她说,目前还没开始准备。

“没什么需要特别准备的,我们征求亲家意见的时候,双方想法不谋而合,一切从简。”乔喜枝说。

63岁的乔喜枝是经开区(头屯河区)北站西路街道河南庄村的居民,她家里两个儿子,大儿子前些年成家时,就是从简,如今小儿子成家,决定依旧简单操办。

“一些朋友听说我儿子要结婚了,劝我们好好办一场,热闹热闹。我觉得热闹可以,但不至于大操大办。”乔喜枝说,儿子、准儿媳妇也是同样的想法。

今年春节期间,乔喜枝和老伴专门去了准儿媳妇的老家甘肃,想再次了解女方父母对婚礼是否有要求。

“我专门带着彩礼去的,没想到亲家说不要彩礼,孩子们踏实过日子比什么都强。”乔喜枝说,虽说亲家不要彩礼,但出于一份心意,自己还是将6.6万元存进了儿子小家的账户。

“我们两家人还一起计算需要邀请的亲朋好友,也不多,双方加起来13桌。”乔喜枝说。

乔喜枝的小儿子自主创业,开了一家店,把店面打理得井井有条,准儿媳妇也有稳定工作。

“我们曾经过过苦日子,现在生活条件好了,也不能随意攀比,还是得勤俭节约,不然有金山银山也守不住。”乔喜枝说,自己40年前从河南来新疆打拼时,只有一床被子,正是通过双手奋斗,才有了现在衣食无忧的小日子,孩子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也是艰苦奋斗、踏实努力,这些年也始终勤勤恳恳创造幸福。

实际上,在河南庄村,和乔喜枝一样想法的居民不在少数。

近年来,河南庄村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,因地制宜,因民而异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村规民约,让村民对移风易俗工作有了新的认识,使居民自觉遵守践行村规民约,做移风易俗的传播者和践行者。

在经开区(头屯河区)北站西路街道河南庄村,移风易俗搬上百姓大舞台。村委会供图

在河南庄村党委的引领下,社区退休老干部、老党员、德高望重的老人成立了红白理事会,为移风易俗工作提供了机制保障,引导居民自觉抵制婚丧事大操大办、封建迷信等活动。

河南庄村还通过多种方式宣传移风易俗,包括制定宣传折页,从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厚养薄葬、健康生活等方面讲解移风易俗意义。

“村里的电子大屏、公告栏也经常宣传。”河南庄村村民马爱云说,通过宣传“移风易俗简办红白喜事”倡议书等,大家增强了对旧习俗弊端和新风尚积极意义的认知,自己和一些村民经常参加村里的文化活动,还将移风易俗的宣传编成节目演出,争当良好新风尚的践行者和守护者。

在经开区(头屯河区)北站西路街道河南庄村,居民学习移风易俗。村委会供图

北站西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,河南庄村党委书记张玮介绍,村委会还通过“移风易俗,传递文明新风”等主题宣讲,“积分”制兑换生活用品,组建2支“移风易俗”快板宣讲队伍,组织模范参与婚姻家庭辅导、结婚颁证、家风建设、致证婚词等,把身边的好人、好家风道出来,让群众想听、爱听,也让健康、文明、绿色、节俭成为社区的新名片。

“开展移风易俗是新时代文明进步的体现,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。”张玮说,河南庄村将把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,引导群众尊礼俗、去低俗、废恶俗,形成强劲的文明新风潮,为建设富裕美丽和谐的村庄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。

“好风”吹进千家万户

不久前,我刷到过这样一个视频:婚礼上没有司仪,也没有繁琐的程序,一对新人就是婚礼主持人,他们简单表达对亲朋好友的感激后,一同大喊:“开席。”

视频中,台下观众叫好鼓掌。评论区,网友们也称这样简化的婚礼令人舒适。

当我走进河南庄村时,这样的新风尚也随处可见。

印象深刻的是今年春节前的群众“村晚”,当村民将移风易俗节目搬上舞台的时候,如何判断村民爱看?台上台下频繁互动,逗乐时大家笑作一团,引发共鸣时,喝彩声不断……

和村民聊天的过程中,大家都能说出支持移风易俗新风尚的意义。

在经开区(头屯河区)北站西路街道河南庄村,居民学习移风易俗。村委会供图

有老一辈村民说,与既花钱又费心的复杂婚礼相比,孩子们喜欢旅行结婚,既能领略祖国壮美风光,也留下难忘回忆;也有年轻村民说,“不要彩礼要幸福”是自己追求的新时尚……

移风易俗就像温暖的春风,吹进千家万户,沁人心脾。

【打印本文】【关闭】

相关链接: